【和谐发展】这个“文物”有点酷——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篇

校园文化艺术节·文化篇
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》(2022版)指出,在教学古代史时,教师可以采用活动创新的方式“服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,结合不同版块的学习内容,创新活动方式。”
基于新课标对于创新活动方式的活动建议,清名桥中学历史学科借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一契机,在初一年级开展了“这个文物有点酷”文物DIY创意评比活动。要求学生在中国古代史的范围内制作历史文物模型或历史文创产品,并撰写介绍和传承意义。
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
同学们的制作成果吧!

▲ 初一(1)班 苏亚峰《日晷》

▲ 初一(2)班 黄浩哲《西汉单手弩》

▲ 初一(2)班 蒋希辰《越王勾践剑》

▲ 初一(5)班 肖雅馨《八角凌龙亭》

▲ 初一(5)班 孙逸《薄胎玉壶》

▲ 初一(5)班 孙逸《青铜人面像》

▲ 初一(5)班 杨涛《古钱币》

▲ 初一(5)班 温新喆《司母戊鼎》

▲ 初一(6)班 于心怡《半两钱》

▲ 初一(6)班 朱沫晨《鼎式香炉》

▲ 初一(6)班 冯陈浩《龟甲》

▲ 初一(6)班 汤承霖《金樽》

▲ 初一(8)班 陈果《兵马俑》

▲ 初一(8)班 王启帆《龙泉剑》

学生通过参与整个制作过程,在做中学,通过寻找、了解、构思、找材料、动手制作、解决问题到最后的成果呈现,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、直观,更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去。
同时在网上查阅资料、构思造型、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可以训练和培养交流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,最终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!
最后,让我们动动小手,
为你喜欢的作品投上一票吧~
注意:请勿刷票,一经发现,取消参评权!
投票截止日期:12月2日20:00


撰稿:李浩
素材:初一学生
审核:李浩
编辑:朱铭敏
发布:许琦

添加时间:2023-12-19 17:14:23
ꄘ来源:无锡市清名桥中学
栏目导航